14nm工艺的巅峰!十代酷睿i9-10900K首发评测:十年来Intel最成功的处理器

由:zhiyongz 发布于:2020-05-26 分类:CPU 阅读: 评论:0

一、前言:14nm的巅峰!Intel主流平台迎来10核心

曾经有一段时间笔者也难以理解,为什么早在2年前笔记本端的i3-8121U处理器就用上了10nm制程工艺,而桌面上最新十代酷睿还在坚持使用14nm。

其实,新的制程工艺是一把双刃剑。一般来说,在构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,升级制程工艺之后,处理器由于核心面积变得更小,会出现积热问题;另外由于晶体管密度过高,晶体管的栅长过短,会导致漏电率大大提升。这2个因素就决定了初代10nm产品无法上高频,只能通过后期的不断打磨来进行改善。

比如第一代14nm处理器i7-5775C,频率只能达到3.7GHz,几乎没有超频能力并且温度感人,是有史以来存在感最低的一代酷睿处理器。很显然Intel不希望历史重演,才坚持使用已经十分成熟的14nm+++制程工艺来打造我们手上的这款顶级的i9-10900K处理器。

得益于成熟的14nm制程工艺,i9-10900K处理器的睿频可以达到5.1GHz,全核频率也有4.8GHz。而在睿频Max 3.0、TVB智能加速技术的协同下,它的睿频能上到5.3GHz,全核频率也提升到了4.9GHz。

频率提升的同时,核心规模也从9代酷睿最高的8核心16线程、16MB三级升提升到了10核20线程、20MB三级缓存。

包括i9-10900K处理器在内,此次Intel一共发布了32款不同型号的十代酷睿Comet Lake-S处理器,包括5款i9(10核心20线程)、5款i7(8核心16线程)、9款i5(6核心12线程)、5款i3(4核心8线程)、5款奔腾金牌(2核心4线程)、3款赛扬(2核心2线程)。

在功耗上,Intel采取了一刀切的策略,所有可超频的K/KF版本不管是i9、i7还是i5统统都是125W的TDP,无后缀或者无核显F版本都是标准的65W,奔腾、赛扬标准版则统一来到58W(上代基本都是54W),T系列节能版则全部35W。

相比第九代酷睿处理器,第十代酷睿Comet Lake-S处理器带来了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的支持:

1、全面加入超线程技术

除了入门级的赛扬处理器之外,上至酷睿i9、下至金牌奔腾,全都加入了超线程技术的支持。这也就是说在规格上,10代酷睿i3已经持平七代酷睿i7,而10代酷睿i5则与八代酷睿i7相同。

而且在14nm+++制程工艺的加持下,I3-10320实际上是能够胜过i7-7700K,而i5-10600K战胜i7-8086K更是没有任何问题。

2、睿频加速 Max 3.0技术

如果只开启睿频加速 Max 2.0技术,i9-10900K处理器的睿频只能到5.1GHz,全核频率也只有4.8GHz,分别比i9-9900K高了100MHz。

在开启睿频加速 Max 3.0技术(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.0)之后,它会自动找出i9-10900K十个核心里面2个体质最好的核心并让其加速到5.3GHz,全核频率也来到了4.9GHz。

目前所有的十代i7/i9处理器都支持睿频加速 Max 3.0技术,而且整个技术在Z490主板的BIOS中默认就是开启的。可能CPU-Z会显示i9-10900K依旧是5.1GHz,但不必在意,因为实际上是可以达到5.3GHz的。

3、Thermal Velocity Boost(TVB)技术

光有睿频加速 Max 3.0技术显然还不够,想要处理器能够稳定的在低负载时运行在最高睿频下,还需要有Intel TVB技术的支持才行。

Thermal Velocity Boost(TVB)技术能根据处理器在最高极限温度之下运行时间的长短、睿频加速功耗限制是否还有剩余,在单核心、多核心睿频加速的基础之上,适时、自动地继续提升单个核心的频率,具体提频幅度、时间取决于工作负载、处理器规格、散热条件。